近日,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(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)發布了《小麥粉》(GB/T 1355-2021),該標準將全部代替35年前發布的GB/T 1355-1986,并于2023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。
有添加物的小麥粉將被列為“專用粉”
“《小麥粉》國家標準是基礎性糧食產品標準,也是各類小麥粉標準的‘底線’和‘基準’,原標準中的相關技術指標已不適應目前高質量發展的需要。”業內人士認為,新標準的發布將有利于滿足消費者對綠色優質、健康營養產品的需求,同時對于規范和引導小麥粉加工企業適度加工,助力小麥粉產業高質量發展,對促進節糧減損也具有重要意義。
新發布的《小麥粉》(GB/T 1355-2021)國家標準,既突出營養健康,還突出適度加工,主要有以下三個變化。
明確該標準只適用于無添加物的食用小麥粉。原料只能包括小麥和水,除此之外不許添加其他任何輔料(如淀粉)和食品添加劑(如增稠劑、乳化劑等)。在新標準實施后,添加添加物或添加劑的小麥粉將被列為“專用粉”范疇。
修改了小麥粉類別。將原標準按加工精度把小麥粉分為“特制一等”“特制二等”“標準粉”“普通粉”四個等級,調整為以加工精度和灰分含量作為分類指標,分為“精制粉”“標準粉”“普通粉”三個類別。業內人士孫先生表示,新標準一方面滿足零售市場對加工精度的不同需求,另一方面滿足企業用普通粉作為食品原料的需求。新標準將“特制二等”并入“標準粉”,保留了低加工指標,滿足了部分消費群體對加工精度較低小麥粉的需求,并對分類等級進行了簡化。精制粉和標準粉兩類均為市場小包裝小麥粉供應的主體,而原標準中的普通粉則多為企業專供,很少有小包裝市場零售,因此單獨劃分為一類。
刪除了粗細度指標。據了解,粗細度指標限制了新制粉工藝的應用和好產品的生產?,F在的制粉工藝可以成功提取最低灰分、最好粉色、最少麩星的麥芯粉,屬于加工精度最高,從品質上看屬于蛋白質和淀粉品質均較好的產品,很受市場歡迎,但顆粒度相對較高,無法達到原標準中相應等級產品的粗細度要求。